在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中,有一個離病毒最近的崗位,甚至可以感覺到病毒就在眼前漂移,但她們依然勇往直前,不能后退,這個崗位就是咽拭子采集隊伍。她們是游走在病毒邊緣的白衣天使,是直面風險的篩查衛(wèi)士,也是戰(zhàn)疫中的“逆行勇士”。
為做好發(fā)熱病人核酸檢測工作,提高咽拭子專業(yè)化采集水平,保障標本合格率,2月15日,市中醫(yī)院抽調(diào)9人成立咽拭子采集小組,負責院內(nèi)、外及鄉(xiāng)鎮(zhèn)指派人員的咽拭子采集工作。
強化訓練,對自己下“狠手”
“咽拭子采集是檢測有無感染新冠病毒的一項重要項目,采集時,由于咽喉部刺激,采集對象很容易控制不住而出現(xiàn)干嘔造成飛沫傳播,非常容易被感染,大家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膽大心細、防護到位……”中醫(yī)院咽拭子采集小組組長朱惠再三叮囑她的同伴。
相對于風險,她們更關注的是樣本質(zhì)量。同樣負責咽拭子標本采集的張薇說:“只有精準取樣才能保證結(jié)果無誤。操作中,大家都盡可能地找到精準位置,避免因為采樣不當而影響結(jié)果,貽誤病情!
“我今天晚上不吃飯了,嗓子難受……”咽拭子采集小組中的張亞利說道。為了能切身體驗采樣的感受,更精準的為患者提供指導和心理疏導,采集小組人員利用碎片時間彼此扮演“患者”,反復練習咽拭子采集的手法和操作流程,由于互相演練,她們每個人的嗓子都在充血水腫狀態(tài)。
雖然反復操作使嗓子異常不適,但是她們沒有退縮,沒有一個“逃兵”,而是從一遍又一遍的“受虐”再“受虐”中練就出了快速、嫻熟、精準采集高質(zhì)量標本的本領。
在家里,她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、掌上寶,可能不曾受過半點罪。但是在醫(yī)院,她們是健康的守護神,是沖在一線的白衣“戰(zhàn)士”,為了自己的使命,必須做出犧牲,包括對自己下“狠手”,這就是我們的“豪俠”九姐妹。
“手舞足蹈”的“啞語”護士
“大哥,啊……張開嘴……”采集護士朱惠對鄉(xiāng)鎮(zhèn)過來需要檢測的人員張某某指導著。連續(xù)說了兩遍,張某某也沒反應,只是皺著眉頭一臉迷茫和緊張的看著朱惠。
朱惠以為他是緊張的不配合,反復指導,讓他放輕松,但是怎么說都沒反應。與鄉(xiāng)鎮(zhèn)人員溝通后才知道張某某是個聾啞人,而且性格內(nèi)向。朱惠把他拉到一邊,“手舞足蹈”的進行起了解釋和操作演示,因為朱惠帶著口罩和面罩,而且還穿著防護服,看起來比較笨重,活動也不方便。只見她一會兒仰頭、一會兒張開手指、一會又伸出胳膊,就像一只正在“跳舞”的大白熊,甚是可愛。張某某跟著朱惠不專業(yè)的“手語”,一步步的進行檢測,從最初的不理睬,到半試探半配合,再到完全配合幾乎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。
朱惠這一圈兒“一對一”的服務下來,早已汗流浹背,護目鏡中也出現(xiàn)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。也許是朱惠的認真感動了他,原本內(nèi)向和緊張的張某某在離開的時候還專門和朱惠打了個招呼。當然,這個招呼只是簡單的點一下頭,不過從微微上揚眼角可以看出,這種表情是從內(nèi)心發(fā)出來的。
寒風中穿著薄衣單褲
時間追溯到2月10日-2月14日,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大數(shù)據(jù)排查人員151人到市中醫(yī)院采集咽拭子。寒冷陰沉的天氣就像每個人的心情一樣,每個人表情嚴肅,醫(yī)護人員逐一叫號,凝重的氣息在空氣中蔓延。
咽拭子采集工作雖然難度不大,但是危險性極高,必須做好全套的防護措施,避免肌膚暴露在外面,防護服、防護面具、N95口罩、護目鏡、雙層手套必不可少。為了方便工作,盡快完成任務,魏立巍和馬青的防護服內(nèi)只穿薄衣單褲,怕穿多了太臃腫,影響工作。那么冷的天,新改造的室內(nèi)又沒有取暖設備,而且還開著窗通風,她們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連續(xù)工作4個小時,高度專注的神情使她們忘記了寒冷,忘記了危險。
脫下防護服的她們,一雙雙手都被凍的紅腫,長時間一個姿勢站立使雙腳麻木的快要失去知覺,單薄的身體也在瑟瑟發(fā)抖!昂湍切⿰^戰(zhàn)在武漢防疫一線、和病毒面對面‘搏擊’的醫(yī)護人員相比,我們做的微不足道。”隔離病區(qū)護士魏立巍說,選擇了護士這份行業(yè),也就選擇了“責無旁貸,義無反顧”。
“小家伙”的“怪物”玩伴
在采集過程中,采集小組也時常遇到難題,但最讓她們揪心的還是那些“小家伙”。因為他們還是那么的小,就要去忍受各種不適,還是面對全副武裝的“怪物”阿姨,每個孩子都心生畏怯。
“媽媽這是干嘛?我害怕!”在采集工作中,一位年僅6歲的小男孩因恐懼哭鬧著,不愿配合,也不讓采集人員靠近他。采集人員郭嬋沒有放棄,知道自己的“時尚造型”嚇壞了小朋友。
“你好小朋友,我是怪物大白,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……”“下面讓大白為你唱首歌吧……”“大白戴的這個眼鏡可是很厲害的,有放大的功能,讓大白幫你看看牙齒里有沒有小蟲子,好不好?……”經(jīng)過一番溫柔的安撫,小男孩放下戒備,欣然配合的張開了嘴巴,和采集人員做起了“游戲”。雖然在采集的過程中,小家伙也還會有些許的退縮,但還是很順利的完成了樣本的采集。
像這樣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,因為在醫(yī)學觀察中,不乏小孩的身影,這個時候就需要采集人員使出“十八般武藝”,一番“折騰”,才能消除小家伙的恐懼,以玩伴的身份來完成標本采集。
還有的小朋友才一周左右,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,也聽不懂話,每次遇到這種情況,“唱歌跳舞”已無效,只能“威逼利誘”了。我們的采集人員會和家屬配合,用零食和小玩具來進行誘惑,但是效果比較慢。因為讓“小家伙”把“大怪物”認知為“朋友”需要時間,往往采集一個下來都得半個小時左右,即便“小家伙”不害怕了,采集中也會哭鬧,采集人員必須兩個人配合,一人固定“小家伙”的頭,一人進行采集。
每次采集下來,她們都是一腦門的汗水,不僅僅是防護服密不透氣,更是因為她們內(nèi)心的不舍和焦急。畢竟孩子還那么小,不僅只有“小家伙”的母親心疼,同為母親的她們,也是感同身受,心疼不已。但是她們只能高標準的完成任務,幫助他們早日康復。
排除萬難,你真棒
一位被隔離觀察的10歲小男孩,在采集咽拭子時,當把采樣工具放入小男孩咽喉部時,小男孩因感不適,隨即出現(xiàn)了嘔吐,嘔吐物沾到了采集人員丁玉芳的手上,還沒來得及反應,緊接著又是一次嘔吐,來不及思考,丁玉芳立即用手接住了嘔吐物,怕噴到其他人身上有危險!皼]事,沒事,放松點,先休息一下。”丁玉芳沒有絲毫的驚慌和恐懼,立即安慰小男孩。并幫忙清理干凈,等小男孩緩過勁兒后,已消毒完畢的丁玉芳再次進行了采樣。
內(nèi)行人都知道,采集咽拭子是最危險的工作。因為這時患者要摘下口罩,分別在腭弓、咽峽部和扁桃體上采集分泌物,非常有可能出現(xiàn)嘔吐、咳嗽的現(xiàn)象,在飛沫的籠罩之下,哪怕有一丁點穿透防護衣縫隙進去的話,采樣人員就有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,所以每一步都不能馬虎。在這關鍵時刻,丁玉芳敢于擔當,毫無畏懼,釋放出了巨大力量!
“你們能保證一針就扎上嗎?不能就趁早給我換人啊……”王某三十多歲,對采集人員很是抵觸,情緒比較激動。經(jīng)過聊天得知,王某因為血管不好找,以前輸液都要被扎好幾針,自身的耐受力又低,特別怕疼。加之被隔離后,內(nèi)心恐懼,就像“火藥桶”似的,一碰就炸。
“大哥放心,我可是我們醫(yī)院的扎針小能手,保證一針見血……”采集小組的王瑞娟一邊安慰王某一邊給他拉家常,從自己的工作到自己的家庭,從同事到孩子,儼然成了馬路邊嘮家常的大媽。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了,王某也被王瑞娟的嘮嗑成功轉(zhuǎn)移了注意力,“火氣”一下子沒有了。標本采集完后,王某對王瑞娟豎起了大拇指。
為了降低傳染風險,咽拭子采集人員已經(jīng)一個多月沒回過家了。家成了她們心中的“回憶”!暗纫咔榻Y(jié)束了,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給孩子和父母做頓好吃的!”段錦楊滿心愧疚地說,這也是她們每個人的心聲。
是!她們也是母親、女兒,有照顧老小的責任。但是在這關鍵時期,她們知道祖國和人民更加需要她們,雖然知道采樣工作的危險,卻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沖在了疫情防控一線,履行醫(yī)務人員的職責,踐行醫(yī)學誓言。在疫情面前,她們只有一個名字,那就是白衣戰(zhàn)士!在這場特殊的疫情面前,確切一點的說,他們是一群被“隔離”的白衣戰(zhàn)士。